神農大帝萬壽
農曆四月二十八日
神農大帝又稱「五穀王」、「五穀仙帝」、「粟母王」「先帝王」或「神農先帝」。據說古代三皇五帝中的炎帝。我國人民自稱為炎黃子孫,可見炎帝在我國人心目中的崇高。
神農發明斧頭、鋤頭等工具,又教導人民耕稼、種五穀、做燈火,愛民如子,將人類生活導入文明社會,對中國文化具有莫大貢獻,所以農民、糧商都奉他為守護神或祖師爺。又因他遍嚐百草發明醫藥教人治病,並對各種藥草做過詳細調查研究,因此除一般農家信仰外,藥商及醫師等更把他視為藥王,稱他為「藥王大帝」。此外,他還樹立市集的規模,互通財貨;使初民的生活大未改善,逐漸邁向文明的社會型態。
神農生性好生惡殺,由於當時人民還不知吃穀類,都以動物為食,神農便立志教人民開闢土地,種植土地,植物百穀,使人民發現百穀之美味,勝於肉食,於是以穀類為主食,使得當時原始社會得以脫離漁獵生活,而進入農業時代。人民為
了感念他的恩德,便稱他為「神農」,也就是說〝神明於農業〞之意,並尊稱之為「先農」、「田祖」、「先嗇」。清代雍正年間,命各省府州縣設立先農壇,壇後並立廟,規定以紅質金字神牌作為先農神位,年年由地方官率農民致祭。
在台灣,祭祀神農的祭典以台北縣二重埔先嗇宮最為盛大,也就是所謂的「三重埔大拜拜」(其實應是二重埔大拜拜),每年「神農大帝」誕辰,都依古禮,歷時約一小時,十分莊嚴。
我國不同時代,不同地區都出現過在醫藥或醫學上對人們有貢獻的人物,因此除了神農被尊奉為「藥王」外,伏羲、皇帝、遜司邈、扁鵲、華陀、保生大帝、李時珍等也都被尊奉為「藥王」或「神醫」。
更新時間:11/08/2014 點選次數:2069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