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殊菩薩佛辰
農曆四月四日
文殊佛辰的全稱是「文殊師利」,亦作「文殊室利」,意譯為妙音、妙德、妙吉祥等,文殊曼殊,要妙之義,師利或室利,是頭、德、吉之意。代表「智慧」的文殊菩薩與代表「大行」的普賢菩薩,常列在佛的兩旁,為佛的左右護法。
文殊菩薩是中國四大菩薩中代表大智的菩薩,他在久遠的過去世早已成佛,為七佛之師,也曾教過釋迦牟尼佛的前世。
據說文殊菩薩是釋迦牟尼的弟子,生於舍衛國一個婆羅門家庭,後依止佛陀學佛,成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。最常見的文殊菩薩是右手持寶劍,左手持執青蓮花,騎在一頭清毛獅子之上。寶劍像徵智慧,能斷一切煩惱;蓮花代表出污泥而不染,不為煩惱所羈絆。所騎的獅子被譽為「獸中之王」,宣揚佛法又叫「獅子吼」,比喻佛法威猛,能催伏一切邪魔,所已文殊騎獅子,即有弘揚佛法,廣度眾生的意思。
西藏的文殊像,除了像徵智慧的寶劍外,還外持經卷稱般若經。般若是梵文的音譯,它不是世間的知識、不是邏輯的推演,不是語言所能表達,也不是吾人想像所能意會,而是對於萬事萬物的當下體悟。在大乘菩薩道的六波羅蜜之中,以智慧為前導,智慧如眼目,若無智慧,則仿佛「盲人騎瞎馬,夜半臨深淵」,處處是陷阱,危險重重。
文殊法門認為世間一切言說都是戲論,都是差別說,都應加以呵責摒棄。文殊菩薩教人做自己體悟的勝義、法界、解脫,當下悟入平等無二無別的體性。
在西藏佛教中,文殊菩薩、觀世音、金剛手菩薩經常同時出現,稱為「三怙王」或「三族性尊」,分別代表智慧、慈悲、方便三種屬性,具有能破、濟眾、伏惡三種功能。
更新時間:11/08/2014 點選次數:1972
|